编者按:今日股票配资平台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回望那段波澜壮阔、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团结带领广大芜湖人民,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,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,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。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光辉历史,传承红色基因、砥砺家国情怀,芜湖市委组织部、芜湖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、芜湖传媒中心今起在《芜湖日报》、芜湖先锋微信公众号、史志芜湖微信公众号推出“新四军在芜湖”系列报道,持续宣传新四军老战士的英雄事迹,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。
“当时我所在的村子处于一个特殊的三角地区,能看到不同方向驻扎着不同的部队。虽然当时刚满10岁的我还不知‘革命’为何物,但眼里看到的一切,让我很早就有了一个坚定的想法——长大了,我就要当新四军战士。”
95岁的老兵朱旭伟,精神矍铄,回忆起峥嵘岁月,思绪清晰,话语里充满历史细节的鲜活与生动。
展开剩余82%朱旭伟回顾和讲述战斗经历
1930年,朱旭伟出生于无为宝山乡的一个村庄。据《芜湖通史》一书记载,至1938年夏,日军已侵占芜湖、桐城、安庆、巢县、合肥等地。这时与芜湖仅有一江相隔的无为就全部暴露在日军面前。日军先后出动飞机轮番轰炸无为集镇和村庄,1940年7月又侵占无为城及沿天河一线的重镇襄安、蜀山、泉塘、黄姑闸等处。日军入侵后,采取了野蛮的掠夺政策,在被其侵犯的地方,进行疯狂的烧杀掳掠。
面对日军暴行,无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没有屈服,反而激发起更加坚定的抗日决心,与日军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。
朱旭伟回忆,当时日军烧杀抢掠,他们和村里人不仅要把家里东西藏起来,还要和乡亲们四处“跑反”。那时,无为开城方向驻扎着新四军,离朱旭伟所在的村庄很近,村里有人去当了新四军。“每次新四军部队来到村里,老百姓都会主动围上去,与他们有说有笑,战士们还到各家各户同群众谈心,和老百姓是一条心,一家人。”朱旭伟描绘出当时的情境。
印象更为深刻的是,因所处的村庄位于三角地区,远远能望到其它地界的情况。“白天还有人出来种田劳作,但到了夜晚,我们看得很清楚,开城根据地这边,灯火通明,新四军教老百姓唱革命歌曲、唱小调,吹拉弹唱,好不热闹。”朱旭伟说,但夜里过了七八点钟,当望向敌人驻扎的地界时,就没了灯火,陷入一片死寂和黑暗。这样强烈的对比,让年少的朱旭伟深受震撼,“为什么这边这么热闹,那边却这么凄惨?”一颗信仰的种子默默地在心中埋下——“光明和希望在哪里,我就要坚定地跟随它而去”。
约在13岁左右,一位名叫李昌信的新四军排长来到村子里,看到颇为机灵的朱旭伟,便交给他一个送信的任务。“要送信过去的那个村子我很熟悉,当时成功完成了任务,后来,我才知道这是排长在考验我。”之后,朱旭伟被排长问道:“当兵,你可想当?”朱旭伟坚定地说:“我想当,但我现在还是小孩子,扛长枪扛不动,怕部队不要我。”排长见状,便把身上的一把黑色短枪往朱旭伟身上一套说:“想干的话,这把枪就别下了。”就这样,1944年秋收时节,14岁的朱旭伟成为新四军第七师的一名小战士,穿着不合身的大号军装,开启了从军生涯。
“白天是警卫连,晚上换身衣服,就是游击队,去攻打敌占区。”时间很快来到1945年,那年入夏,朱旭伟生了一场病,在师部医院治疗,愈后出院时,没想到突然间胜利的消息传来。“当时听到外面群众一片欢呼,‘日本鬼子投降喽’,还有人放起炮竹……”无数生命换来的胜利曙光,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后的伟大转折,说到这历史性的一刻,朱旭伟语调高昂,内心依然沸腾。
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,没过多久,朱旭伟所在部队便接到“北上”的命令。“那时我们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,进行了规范的训练,衣服领扣要扣好,学习打背包,扎草鞋……”远离故土,在向苏北行进的途中,“过巢湖”一幕令朱旭伟毕生难忘——“当时水面上到处都是船,太阳快落山时,我们上了船,船一直向北开,人在船上,脸还朝着南。”告别父老乡亲, 投身战火纷飞的险地,不知命运去向,战士们的悲伤将寂静的湖面笼罩。“船越开越远,眼睛往南越看越远,天越来越黑,眼泪水就往下淌,没有一个人说话。”
朱旭伟身着军装参加表彰仪式
令子女们最为佩服的,是父亲顽强的战斗意志。二女儿朱翠玲听父亲说过,在北上山东的路途中,他所在的部队要冲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。行军路上,朱旭伟有一次身上长满了疮,疼得厉害,几乎不能走路。部队几次想将他“丢下”,但父亲就是不肯,硬是靠马驮着走,抵达前方战线。
另一次更为惊险。在胶东一带的一场战役中,部队向敌方发起冲锋。“我们正往敌人的工事上面冲,突然感觉膀子重重甩了一下,当时一看胳膊,骨头翘老高的,血就混着泥巴和水流了下来,当时还不知道腿也受伤了。”说到这次战斗,朱旭伟激动难抑,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。
在那一刻生死边缘,为了避免再次被炮弹袭击,他忍着剧痛走回壕沟里,一个劲地往回爬。随着枪声越来越远,收治伤员的同志出来查看战况,在强烈的求生意志下,身负重伤的朱旭伟不知哪来的一股劲,从一人多高的壕沟里,爬到了平地上。“小朱负伤了!”听到救护人员这么一喊,朱旭伟就再也撑不住,应声倒下。
这次战斗中,因右手重伤,不能再打枪,之后朱旭伟便主要待在后方,边养伤边学习文化课。整个军旅生涯,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,先后参与了莱芜、孟良崮等关键战役。枪林弹雨中,朱旭伟毫不退缩,冲锋在前。
朱旭伟荣获的荣誉勋章
新中国成立后,朱旭伟响应号召投身地方建设。从无为泉塘公社党委书记到蜀山、汤沟区委书记,从人民银行行长到供销社主任,他在10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。养育的5个孩子,在淳朴而严谨的家风下,个个有出息。如今,朱旭伟和女儿生活在一起,年过九旬依旧保持着自律俭朴的作风。
历史的记忆需要时常擦拭,在一次次的纪念、缅怀中,成为民族的精神路标。每一位老兵都是一座丰碑,是不该被遗忘的人,他们以亲身经历,还原了历史细节,留下宝贵的历史见证,提醒着后人——今日之和平,源于昨日血火中不屈的脊梁。(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)
来源:芜湖日报 | 康丽 文 陆婷婷 摄今日股票配资平台
发布于:北京市辉煌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